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11月22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亮“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全球市場與金融發展的平行論壇”上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先后推出50多項金融改革開放政策,又有120多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新落戶中國。與十年前相比,在華外資銀行、保險公司的資本分別增長50%和130%,這說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充滿信心。下一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堅定不移推進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一是展現更加主動的開放姿態。新時代中國金融開放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主動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增添活力,拓展空間。金融業將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的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和產品體系。
二是構建更加多元的開放格局。立足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優化雙循環金融連接機制,吸引全球高質量金融資源,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便利商品和要素流通的基礎上,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加快構建與國際相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深化中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才互流互動交流。
三是營造更加優質的開放環境。對內外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落實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鼓勵中外資金融機構發揮各自資金技術和經驗優勢,在產品、業務、管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廣泛合作,互惠共贏。
四是健全更加安全的開放體系,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升微觀審慎監管水平,優化監管的手段方式,不斷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健全審慎監管體系,筑牢金融安全網,及時有效的防范化解各類金融風險,加強與國際組織溝通交流,推動多邊和雙邊的金融監管合作,促進形成更加公平透明的國際金融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