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新潮”來了,7只新股即將申購!北交所快速擴容,券商:投資機會看三條主線
    來源:北證資訊作者:梁秋燕2022-11-23 22:36

    根據北交所安排,新威凌等3只新股即將登陸北交所,此外,特瑞斯等10只新股已經啟動公開發行程序,待這10家公司上市,北交所公司將達139家。

    領導層多次表態,將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券商認為,預計北交所2023年發行速度或加快,明年主要的投資機會分布在三條主線。

    新股密集發行

    近期北交所新股發行“接二連三”。繼本周一倍益康和格利爾進行網上發行后,周四、周五分別是歐康醫藥和雷特科技、秋樂種業和辰光醫療共4只新股實施申購。此外,恒立鉆具、歐普泰、特瑞斯3只新股將于下周進行“打新”。

    其中,除了歐普泰之外,其余6只新股均采用直接定價的方式,且普遍以發行底價進行發行。整體來看,這6只新股的發行市盈率處于18.9倍至29.4倍的區間。

    秋樂種業和辰光醫療被視為“低價股”,發行價格均為每股6元,對應的發行市盈率分別為29.38倍、24.29倍,均超過20倍。這2只新股均將于11月25日進行網上申購。

    秋樂種業這次發行數量較高,公司計劃公開發行3304萬股新股,全額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后發行數量擴大至3799.60萬股。公司是一家集玉米種子、小麥種子、花生種子等農作物種子的育種、擴繁、加工、推廣、銷售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生物育種企業。

    雷特科技發行價格確定為每股20元,該股計劃發行600萬股新股,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照明控制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的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電源及LED控制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歐普泰成為北交所開市以來第3只詢價新股,這只新股將于11月29日實施申購。根據公司此前披露,這次發行底價為24.00元/股,初始發行股份數量600萬股,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后將擴大至690萬股。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諸海濱團隊指出,歐普泰是處于光伏檢測行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性較好。該股發行底價對應2021年歸母凈利潤PE為21.6倍(發行前)、26.4倍(發行后)。目前可比公司整體PE TTM均值58倍。公司長期致力于太陽能電池外觀及內部缺陷識別技術與產品的研究開發,產品性能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行業地位較高。未來有望得益于產能擴充從而推動業績增長,建議關注。

    上述7只新股均計劃在發行中引入戰略投資者,多只新股的戰略配售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追捧。11月22日晚間啟動招股的特瑞斯,其戰略配售獲得10名投資者的承諾認購,包括常州新北區和嘉上市后備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海南立軒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弘業蘇豪瑞鑫2號專精特新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機構。

    雷特科技、歐康醫藥、辰光醫療、秋樂種業4只新股,它們的戰略配售分別獲得了7家以上的投資者加持,北交所新股戰配“老面孔”晨鳴(青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源證券等現身多只新股。

    從近期實施“打新”的新股來看,“低價股”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方盛股份發行價格為每股6.5元,其戰配中出現了公募基金的身影,該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倍數達400倍,網上獲配比例僅0.25%。

    云里物里的發行結果顯示,逾10萬戶投資者參與了該股網上申購,有效申購倍數為112.56倍,網上獲配比例為0.89%,高于方盛股份的中簽率。

    北交所快速擴容

    根據公告,已經完成公開發行的新威凌、力佳科技將分別于周四、周五登陸北交所,而方盛股份將于下周一(11月28日)上市。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達126家,待云里物里等10只新股完成發行并上市后,北交所公司將增至139家。

    隨著發行審核提速,北交所將快速擴容。根據今日北交所上市委審核結果,舜宇精工、佳合科技、保麗潔3家公司全部成功過會,至此北交所總過會企業增至169家。此外,根據北交所安排,6家公司將于本月30日前上會。其中,迅安科技、雅達股份為二次上會。

    從上會企業來看,專精特新特點突出。匯隆活塞、天宏鋰電分別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雅達股份是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樂創技術是四川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迅安科技是常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近期以來,領導層多次表態,將推動北交所高質量擴容。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已滿一周年。一年來,證監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錯位發展、突出特色,推動北交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各項基礎制度安排初步經受住了市場檢驗,上市公司中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公司占比超過八成,創新型中小企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對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層層遞進的市場格局進一步形成?!跋乱徊?,我們將堅守初心使命,深化新三板改革創新,扎實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統籌推進投資端制度改革,豐富投資者類型,推動混合交易、融資融券等制度落地實施,提升市場流動性;完善債券、基金、資產證券化、指數等產品體系,進一步增強北交所市場功能和活力,以更大力度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p>

    諸海濱表示,北交所開市一周年,進入快速擴容階段。參考科創板,科創板第二年發行數量上升59.48%,平均每季度46.25家,北交所2023年進入開市第二年,各項制度成熟后預計發行速度或加快。

    在諸海濱看來,2022年北交所生態持續優化:首先是發行定價中樞趨于合理,首日破發比例進一步降至23.81%,大幅優于同期科創板的43.93%。其次,估值有比較優勢。北證A股整體平均PE為22.54倍,僅為科創50指數的31%、創業板的37.96%、創成長的35.04%。估值無論與自身還是可比板塊對比都處在較低位置。再次,盈利增速上確定性強。由于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多且占據關鍵產業鏈、制造業占比高,因此募投項目未來1-2年達產后增長確定性較強。最后,流動性有所改善投資者結構也有所豐富。

    他認為,專精特新、稀缺性行業、細分龍頭是投資者選擇北交所的核心投資邏輯。從經濟角度,專精特新是我國解決產業鏈“卡脖子”問題的利器。目前北交所已經成資本市場中專精特新公司的聚集地和主陣地,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占比38%,而制度創新使北交所未來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面具有先天優勢,或將進一步增加其含金量。其次,北交所細分龍頭多,北證50成份股中市值分布在新能源(43.3%)、化工新材料(19.7%)和生物醫藥(10.7%)。北交所能同時滿足投資人對成長股和稀缺龍頭等兩大資產配置需求。

    從投資機會來看,諸海濱認為2023年主要的機會分布在三條主線:新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北證50成份中高權重低估值的公司、部分存在轉板預期的企業。

    校對:姚遠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