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南深
因公告實控人李曉明、李曉華兄弟(分別任公司董事長和副董事長)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11月22日,1300多億市值的全球鋰電池隔膜龍頭恩捷股份一字跌停。
當天,公司緊急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不乏高盛、紅杉、中金、易方達等國內外頂級機構參會,不過第二天也就是11月23日,公司股價繼續暴跌,盤中數度跌停,收盤跌幅也達7%,而成交放出天量居兩市第一,60多億資金瘋狂出逃。
有媒體報道李氏兄弟涉事系因涉及江西一名被查官員,但公司方面的口徑一直是“不清楚所涉事項的具體內容”。但無論是何原因,李氏兄弟被監視居住首先將直接影響公司正推進中的定向增發項目,該定增擬募資高達128億元。
一位資深投行保代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定增要向證監會報告會后事項,董事長副董事長被監視居住顯然屬于重大不利,事情不解決監管不可能讓啟動發行。此前公告顯示,恩捷股份今年6月拿到了定增批文,有效期12個月,目前時間已經過去5個月。
高級副總裁緊急主持工作
董監高全員上陣接待調研
恩捷股份11月22日的電話會議上,不乏知名頂級機構,涵蓋頭部公私募、險資、QFII和券商,包括貝萊德基金,高盛國際,花旗集團,Fidelity,AXA,BNP,D1 Capital,Point72,紅杉資本,景林資產,正心谷資本,君和資本,半夏投資,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嘉實基金,交銀施羅德,民生加銀基金,平安資管,中金公司,太保資產,大家資產,南方基金,國金證券等。
而公司方面除了被監視居住的李氏兄弟,幾乎所有董監高齊上陣,包括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程躍、董事馬燕、董事馬偉華、董事馮潔、獨立董事盧建凱、獨立董事唐長江、獨立董事鄭海英、董事會秘書禹雪、監事張濤、監事康文婷、監事陳濤、財務總監李見,及公司核心管理層。
公司董事兼高級副總裁程躍介紹,截至目前,就公司掌握的信息,“公司未能知悉董事長和副董事長所涉事項的具體內容,相關事項尚待進一步調查”。
程躍表示,公司管理層及核心人員11月21日下午緊急召開了會議,“由本人來主持公司日常工作”。程躍稱,會上還做了“1點強調2項明確和3個要求”:
第一,著重強調公司經營戰略和既定方針不變,公司將繼續深耕新能源產業,在中國新能源產業已步入快車道的重要時刻,一定要把握歷史機遇;
第二,明確以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為核心來實現快速發展,明確各事業群和子公司的職責;
第三,要求各層管理人員及全體員工堅定、高效地執行既定任務和目標,在建項目要求按既定時間表推進產能擴建計劃,排除萬難保障下游客戶的供應安全,要求全體員工思想團結統一,專心做好生產經營工作,業績才是硬道理。
而公司市場總監在電話會上表示,“今天公司和很多客戶進行了溝通,告知客戶目前公司及各子公司生產及交付均在正常進行中”。其稱,公司的戰略核心客戶對恩捷的現有業務以及后續合作充滿信心。
財務總監則表示,“目前公司賬面資金充沛,公司進行了極限的壓力測試,足以支持公司現有的生產經營和資本支出,最近和現有合作銀行進行了溝通,他們都表達了對公司的支持”。
超60億資金瘋狂出逃
成交放出天量居兩市第一
11月21日收盤后,恩捷股份突然公告,于2022年11月20日接到董事長PaulXiaomingLee(即“李曉明”,已入籍美國)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華的家屬通知,PaulXiaomingLee和李曉華因相關事項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相關事項尚待進一步調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章的相關規定,監視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廣州一位知名律師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監視居住一般涉及刑事案件,“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需要注意的是,與不少類似公告通常會強調“因個人原因”或“與公司無關”,恩捷股份此次公告并無相關措辭。
11月23日,第一財經報道,“從多個信源交叉求證到,恩捷股份正、副董事長兩兄弟被警方控制,系因涉及江西一名被查官員,事件緣起恩捷股份四年前在江西省高安市的一項收購”。而該名官員正是當地前任市委書記。
受事件影響,11月22日恩捷股份開盤后毫無懸念地一字跌停,并維持到盤終,收盤仍有超過20億資金封板,等待出逃。
11月23日,盡管公司緊急溝通投資者,但仍然是一字跌停開盤,直到約15分鐘后有資金嘗試翹板,并數次開合。午后公司股價略微回升,但收盤跌幅仍然達7%,兩天跌幅達到17%。而23日全天的成交額竟然高達62億元,在兩市近五千只股票中高居第一,是其暴跌前一天成交額的10倍。
128億定增項目前途未卜
批文有效期還剩7個月
李氏兄弟被監視居住,最直接的影響首先是公司正在推進中的大手筆非公開股票發行。
去年11月,恩捷股份拋出非公開發行預案,擬發行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即不超過2.68億股,擬募集資金總額(含發行費用)不超過128億元。
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5個項目,包括重慶恩捷高性能鋰電子電池微孔隔膜項目一期二期,江蘇恩捷動力汽車鋰電池隔膜產業化項目等,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經過半年多的工作流程,公司于2022年6月2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關于核準云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證監許可【2022】1343號),批復自核準發行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批復同時要求,“自核準發行之日起至本次股票發行結束前,公司如發生重大事項,應及時報告中國證監會并按有關規定處理”。而此次實控人兼正副董事長雙雙被監視居住無疑屬于重大事項。
廣州一名資深投行保代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表示,“等著吧,即使最后不違反發行條件,這個也屬于重大的會后事項,事情不解決不可能讓啟動發行的”。而公司定增批文有效期已經過去近5個月,如果事情遲遲無法落地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過了就無效了,想發再得新開會、申請這樣”,該投行人士指。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和第(五)款,“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最近三十六個月內受到過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或者最近十二個月內受到過證券交易所公開譴責”,以及“上市公司或其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均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
11月22日的機構電話會上,恩捷股份也被問及定增事宜的后續安排。公司財務總監李見的回答是,“公司定增項目具體啟動時間將根據綜合因素來最終確定,公司及保薦機構將及時向投資者進行反饋”。
李氏兄弟登頂云南首富
近三年持續減持套現超百億
恩捷股份原名創新股份,2016年9月在原中小板上市,剛上市時主業為包裝裝潢及印刷品業,實際控制人為李曉明家族。2017年5月,大股東及關聯方以股份增發的方式,向恩捷股份注入上海恩捷,正式進軍隔鋰電隔離膜領域,成為國內濕法隔膜龍頭。
公開資料顯示,恩捷股份近幾年一直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鋰電池隔膜供應商。今年前三季度恩捷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2.8億元,同比增長74%;歸屬凈利潤32.26億元,同比增長84%,業績持續增長。
此次涉事的公司實控人李曉明則生于1958年,美國國籍,有境外居留權。其弟李曉華生于1962年,中國國籍,有境外居留權。
在2022胡潤百富榜中,李曉明家族以44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國內企業家第105位,云南企業家第一位;李曉華家族以325億元的財富排名國內155位,云南第二位。兩兄弟手握財富值共計765億元。
李氏兄弟的主要財富之一便是恩捷股份的股權。
截至今年9月底,李曉明直接持有恩捷股份1.26億股,持股比例14.14%,李曉華直接持有6691.9萬股,持股比例為7.5%。李曉明家族的Sherry Lee、Jerry Yang Li、其家族控制的玉溪合益投資分別持有恩捷股份7129.8萬股、1473.5萬股、1.19億股,合計持股比例為23.03%。
需要注意的是,趕上動力電池行業爆發性增長的東風,恩捷股份經營和業績也大幅增長,股價在兩年內暴漲近了10倍。2019年四季度,恩捷股份股價還在30元附近,但到了2021年9月,最高來到318元,市值一度近三千億元。本次暴跌前的11月21日,其收盤價155.74元/股,總市值仍有1390億元。
而李氏家族在此期間持續減持,僅從李氏兄弟持股來看,2019年底李曉明持股還占到公司總股本的17.01%,而李曉華持股占比8.7%。而目前,兩人持股占比分別下降到14.14%和7.5%。而期間整個李氏家族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則減少8.19個百分點,測算累計套現超百億。
編輯:黃梅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