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證協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在2022金融街論壇上介紹,截至2022年10月末,在中證協登記的從業人員數量達到37.95萬人。近十年來證券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斷提升、優化,其中,證券投資分析師人數、證券投資顧問人數、保薦代表人數均明顯增長。
此外,2021年從事投行業務人員規模增長約13%,平均人數為325人,7家證券公司投行業務人員配置超過1000人,其中,從事股權、債券融資業務人員合計占比超過投行人員總數的70%。與此同時,2021年從事證券經紀業務、自營業務、研究及銷售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資產托管業務的人員,以及內控人員、信息技術人員數量也均呈現增長趨勢。
在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看來,證券行業從業人員的增多,說明行業處于增長性趨勢中。目前,我國居民資產結構在權益資產配置方面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同時,居民財富的增長,也伴隨著家庭理財的需求,因此這一大趨勢給證券公司行業打開了較大的增長空間。不斷增長的業務前景和越來越大的業務規模,對人才隊伍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提到,證券行業從業人員不斷增多,與市場規模擴大、人才需求旺盛因素有關。同時,券商機構隊伍壯大,且業務不斷擴展,也需要引進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人才,以提升行業競爭力。但郭施亮也提到,“從業人員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因為人才太多會加劇行業競爭,加劇內卷化壓力”。
“人才隊伍的壯大,也給人才管理隊伍提出了新問題,即一些機構出現的合規問題,也和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有一定的關系”,王劍輝補充道。
據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行業從業人員的不斷增多,不僅會加劇行業競爭,甚至會導致服務水平參差不齊。而近年來,行業從業人員違規情況也層出不窮。
事實上,監管機構也相繼出臺相關文件,引導加強行業從業人員執業聲譽激勵與誠信約束機制。2022年2月,證監會發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對董監高及從業人員的基本任職條件予以細化,區分人員崗位和職責實施分類管理,進一步強化經營機構人員管理的主體責任。
此外,中證協配套發布的文件也建立了從業人員專業水平測試和持續執業記錄、誠信聲譽信息相結合的登記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執業聲譽激勵與誠信約束機制。
安青松還指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既是行業行穩致遠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基本保障。證券行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將從“以專業創造價值”“以責任形成聲譽”“以服務建立信任”“以質量贏得競爭”四個層面出發,推動行業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同時,以文化引領、專業培養、責任擔當、聲譽激勵為導向,推動證券行業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
談及“數字化時代金融人才的內涵與能力體系建設”,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學勇提到“金融+科技”的人才培養理念,即“用科技賦能金融實踐,用科技理解構建金融理論,用科技培養金融人才”。在高校內,以培養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夠熟練運用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創新性研究的高層次研究型人才為目標,并依托行業,注重理論與實務的有機融合,強調理論解讀、案例分析、問題研討、模擬實驗、調研實踐。通過院企合作,創新產教融合模式,著重培養人才的創新和市場意識,切實提升人才的實際專業問題分析處理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