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稱造車不會對公司運營產生影響,前三季度已投入18.65億元
    來源:界面新聞2022-11-24 13:34

    11月23日,小米集團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為8.29億元,較第二季度增加35.68%。今年前三季度小米造車業務已累計投入18.65億元。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對于小米汽車實現2024年正式量產的目標,公司進展非常順利。目前小米在造車上投資的效率和規模對于集團不會構成重大影響。

    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總營收704.7億元,預估701.6億元,同比下滑9.7%;凈虧損1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7.88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21億元,同比下滑59.1%。第三季度研發費用環比增加8.1%至41億元,這主要由于造車相關的研發開支增加所致。據悉,小米汽車研發團隊已經超過1800人。

    自去年3月官宣造車以來,小米開始大手筆向電動汽車產業鏈公司投資布局。據國金證券統計,早在2021年9月底,小米投資布局有關智能汽車領域的企業就達62家,其中智能駕駛布局17家企業,智能電動布局13家企業,智能座艙布局6家企業。有22家企業是2021年新增投資。

    梳理小米投資版圖可以發現,小米汽車業務的投資重點一是在自動駕駛,二是在芯片。界面新聞注意到,小米在汽車產業鏈的第一筆投資是國產芯片廠商黑芝麻智能,此后陸續投資云圖半導體、傲芯科技等初創芯片公司。

    在自動駕駛領域,最值得關注的一筆是去年9月小米以約合人民幣5億元,完成對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的收購,并收攬了核心技術人才。

    深動科技四位聯合創始人CEO蔡銳、CTO李志偉、首席科學家楊奎元、研發總監張弛,均加入小米汽車并擔任智能駕駛部專家工程師。有消息稱,隨著這筆收購的完成,有近20人跟隨四位聯合創始人一起加入小米,多名是算法工程師。

    今年8月,雷軍在年度演講時透露,小米自動駕駛要全棧自研,目前已經組建了500人規模的團隊,計劃到今年底擴張到600人,目標是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對比來看,“蔚小理”三家中,蔚來自動駕駛團隊為400人規模,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團隊在去年底已經達到600至800人,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研發人員超過700人,預計今年底將擴張到900人。小米自動駕駛團隊人數不算少,并且是在500天內快速組建起來。

    有自動駕駛行業的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去年小米在業內大規模招聘人才,崗位放出很多,但今年明顯開始鎖緊?!盎緵]有合適的崗位匹配,想過去的人還是不少?!?/p>

    去年7月,小米官網出現大量自動駕駛崗位的各類人才招聘信息,崗位涉及數據平臺、車載基礎架構、毫米波算法、前端平臺開發等,且多數崗位前鮮紅的“急”字,顯示對人才需求的急迫。今年研發人才轉向整車制造領域,包括三電系統開發工程師、硬件工程師、制動性能開發工程師等。

    除了在汽車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動力電池、激光雷達等領域也是小米投資的重點。

    在鋰電方面,小米已經投資了包括蜂巢能源、中創新航、贛鋒鋰電、衛藍新能源以及珠海冠宇等多家行業頭部公司。同時,小米還在今年5月投資了電池材料公司法恩萊特,其產品布局電解液、固態電解質及核心添加劑的研發、生產等。

    相關報道指出,小米首款車已經確定禾賽科技為激光雷達供應商。據天眼查顯示,禾賽科技的D輪、D+輪融資都有小米集團的參與。此外,小米投資的激光雷達相關公司還包括速騰聚創、圖達通、北醒光子等企業。這幾家激光雷達企業在國內發展位居前列。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曾表示,“汽車行業將從機械演變為消費電子,市場份額高度集中于頂級玩家手中;當電動汽車行業成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們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p>

    隨著國內智能電動汽車軍備競賽的加速,在正式加入這場殘酷競爭之前,小米或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持續穩健的資金輸入也將變得更為關鍵。

    責任編輯: 李志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