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國企改革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來源:經濟參考報2022-12-13 09:15

    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內運輸掘進機零部件。資料照片

    □李錦 刁玉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有企業要以國資國企改革為動力,以世界一流企業的評價標準為先導,以企業核心競爭力關鍵指標為目標,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為保障,部署重點任務,在新征程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現代化國家需要一批世界一流企業

    世界一流企業通常指的是在國際資源配置中占有主導地位的領軍企業、在全球行業發展中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在全球產業發展中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企業。中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一批能夠體現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引領全球科技和行業產業發展的世界一流企業做支撐,當前必須加快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步伐。

    新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競爭對手漸趨集中,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趕超的跨國公司和發達國家的老牌跨國公司;競爭源頭聚焦規則標準領域,尤其是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規則制定類國際話語權競爭愈演愈烈;競爭強度不斷增加,發展中國家企業面臨發達國家政府和跨國公司封鎖打壓。中國企業在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進程中,必須著眼全球競爭新特點,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步伐。

    以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大量涌現,以平臺化、網絡化、生態化為代表的組織新模式和以共享經濟為代表的經濟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國家競爭格局重塑帶來新動能。我國企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需要在產品創新、技術研發、風險管控、公司治理等方面形成更大突破,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國有企業只有在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才能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高質量運行。要搶抓國內國際雙循環、“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重要機遇,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化和集約化。要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實現提升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有效對接,融合發展。

    我國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還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散而不精”的問題和短板。新階段亟待提高企業科技攻堅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管理風控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品牌建設能力。通過企業高質量發展帶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全面提升。

    經過近四十年的快速發展,深化企業改革,釋放國有企業的活力,讓國有企業真正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在體制機制方面發揮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我國企業整體實力已顯著增強,已經具備了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條件。近年來,進入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數量逐漸增多。部分行業企業質量位居全球同行業領先水平,并且在一些先進領域涌現一批世界級原創性科技創新成果。

    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與實現路徑

    產品卓越是企業的硬實力;品牌卓著是企業的軟實力;創新領先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治理現代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這些要求國有企業具有一流的產品生產能力,一流的品牌塑造能力,一流的創新引領能力,一流的現代治理能力。

    一流的產品生產能力,是以產品卓越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起點。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有卓越的產品,何謂卓越?就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能夠比同類產品高出一頭,強出一截,好出一塊,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獲得感,更厚重的幸福感,更精彩的升華感。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立本之基,世界一流企業必須能夠為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一流的品牌塑造能力,是企業打開市場的軟實力。好品牌應該家喻戶曉,世界聞名,并且成為世界經濟市場的一面旗幟。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企業依靠品牌提高顧客粘性,只有獲得顧客認同的品牌才能實現顧客粘性。

    一流的創新引領能力,是企業高質量的強大動力。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作為企業,必須以創新為靈魂。創新來源于科技,來源于人才,創新領先就必須讓自己的科技研發、人才力量成為高地。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領先一步。

    一流的現代治理能力,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保障。企業應該是一個理性的系統,有自己的使命、長遠戰略、規章制度和功能,明確的企業的績效評估愿景是企業對自身社會價值的基本界定,對自身未來的基本設想。企業治理現代應該是有中國特色的治理現代,體現中國制度優勢和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個性的治理現代。

    以改革為動力加快創建一流企業步伐

    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按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深化改革,就要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公司治理各環節,形成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形成有效制衡的現代企業治理機制、靈活高效的現代企業經營機制、激勵相容的現代企業激勵機制和監管適宜的現代企業監管機制等制度體系,全方位強化治理現代化。

    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國有企業一方面要依托國內大市場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和網絡經濟效應,在提質增效中邁向世界一流;另一方面要深度參與國際分工,促進國際國內市場高效聯通,在世界更廣范圍和更深層次上發展得更深更實更新。要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質量境外投資合作項目,將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優勢。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增強市場高效性。國資改革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進行深層轉變,促進國有資本增長從要素驅動向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轉變;國企改革要提升內部生產和管理效率,完善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在企業內部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圍繞人才的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進行制度設計與優化,營造有利于科研人才交流與成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機制。提高改革效率,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帶動民營企業發展。建成世界一流企業,必然是各類所有制企業不斷深化合作、共贏發展的結果。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高質量、優治理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混改產業領域覆蓋范圍更廣,層次更深。鼓勵大型國有企業開放共享創新資源,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融通創新,形成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圈、技術擴散和產業升級的輻射圈。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之間良性互動競爭的生態,為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更強的合力。

    加快布局優化、結構性調整與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系統持續優化,促使優質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加快企業的并購重組步伐。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重點基礎設施集中,聚焦主業、突出主業,做強一業。從非主業領域、缺乏競爭優勢的領域及一般產業的低端環節有序退出,優化內外資源配置,實現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和高端供給。增強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實現資本、資源、技術、人才等各類要素全球化配置。

    提高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地位。國有企業要爭當現代產業鏈“鏈長”,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以現代化產業集群為載體,有效整合利用海外創新資源,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發展,構建長效科技創新機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國企要主動承擔重點專項、重大項目等,填補國際產業鏈高端空白,通過補鏈強鏈,加速推進產業協同,提升對產業鏈核心環節和關鍵領域的掌控力,全方位塑造企業競爭優勢,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

    以創新驅動引領企業科技發展。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是當前國有企業同世界一流企業之間的最大短板。堅持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使國有企業成為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強化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研究。同時要組建創新聯合體,開放企業市場和應用場景,促進產學研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著力突破和掌握包括基礎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關鍵技術,從根本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

    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稀缺的社會資源,是決定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變量,企業家精神則是企業改革發展的活力之源,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內在要求。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作用,要鼓勵企業家勇于創新,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加快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以一流企業家隊伍支撐世界一流企業創建。

    加快提升現代企業治理。公司治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國有企業提升企業治理能力,要加強管理體系建設,增強企業戰略管理和經營管理水平,創新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加強內部控制,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實現治理規范和有效制衡,推動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李錦為臨沂大學國企改革研究院院長、教授,刁玉柱為臨沂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