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成主動權益基金開年跑贏滬指,凈值反彈下基金經理調節“流量閥”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曹璐責編鐘強2023-01-13 09:11

    有人“開門迎客”也有人選擇“限流”

    2023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亮眼,市場各大指數持續走高,絕大多數行業也走出普漲行情,賺錢效應再度顯現。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有超過九成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實現凈值上漲,七成產品跑贏同期上證指數。

    在市場持續向好的過程中,基民投資基金的熱情也有所回升,甚至再度出現“日光基”。而在存量市場,有不少基金或“開門迎客”、放開限購門檻,或降低費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但也有部分產品發布“限購令”,選擇主動控制產品規模。

    多數主動權益基金凈值上漲

    進入2023年,A股市場逐漸回暖,盤面交投活躍。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12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今年以來分別上漲2.4%、4.08%、3.78%;從行業表現來看,絕大多數行業實現普漲,在中信一級30個行業板塊中,有24個板塊實現年內上漲。

    其中,有色金屬板塊一馬當先,以6.69%的年內表現暫居首位;汽車、家電、通信、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等行業漲幅居前,今年以來的累計回報均超過5%;計算機、非銀行金融、建材、食品飲料等也有不俗表現,年內回報超4%。

    受股市表現影響,主動權益類基金凈值快速反彈,賺錢效應有所提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在有可比數據的6771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包括普通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有6543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率為正。

    其中,有4600只基金產品的收益率跑贏同期上證指數,占比近七成;25只產品的年內凈值回報超過8%。具體而言,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的是華泰柏瑞新經濟滬港深,累計表現為9.76%;華泰柏瑞港股通時代機遇A/C則以9.64%、9.61%的年內表現緊隨其后。

    上述產品能有領先表現,或是受益于港股市場的帶動。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區間上漲8.76%、8.68%。從2022年三季報持倉數據來看,華泰柏瑞新經濟滬港深、華泰柏瑞港股通時代機遇A的港股投資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達86.45%、91.8%。

    截至1月11日,今年以來跌超1%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有87只,其中華富靈活配置今年以來的累計跌幅達4.02%,暫時處于墊底位置。這也意味著,開年還不足半月,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首尾相差超過13%以上。

    有人“開門迎客”也有人選擇“限流”

    隨著賺錢效應的提升,記者注意到,市場交易情緒也有所上漲,有多只公募基金產品放松申購限制,釋放積極信號。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超過30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恢復大額申購。

    例如,上銀新興價值成長混合發布公告表示,為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該產品自1月10日起恢復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同日,招商盛合也取消A類份額1萬元、C類份額1萬元的大額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和轉換轉入業務限額。

    “權益類基金恢復大額申購,或許意味著在當前時點的投資信心?!币晃换饦I分析人士告訴記者,從過往情況來看,業內往往會在低點放松限購。不過,除了看好后市,也會與業績表現、規模波動、合同限制等多種因素都有關系,因此,不能僅憑放松限購的操作來判斷后市走勢。

    除了“開門迎客”以外,還有部分公募基金也宣布下調產品的申購費、贖回費、管理費等費率,包括南方基金、平安基金、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的產品,其中,以債券基金及貨幣基金居多。

    “近來很多基金主動下調費用,主要是為了讓利基金持有人?!蹦炒笮凸蓟饍炔咳耸繉τ浾弑硎?,降低管理費和托管費率并不是新鮮手段,一般是為了讓利投資者、提高產品競爭力,或者是為了吸引機構投資者。

    不過,在市場行情有所回暖的趨勢下,也有部分基金產品在近期選擇限流,關閉了大額申購。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12日,有16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暫停大額申購。例如,1月11日,何帥管理的交銀施羅德持續成長、朱紅裕管理的招商核心競爭力兩只基金分別發布了限購公告。前者單日限購額度為1000萬元,后者則為10萬元。

    記者注意到,在“限購”的產品中,有超過6只產品的年內業績超過3%。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浦銀安盛價值成長A/C今年以來的累計凈值增長率為5.44%、5.43%;交銀施羅德持續成長、國投瑞銀信息消費、招商量化精選A/C的年內回報均超4%。拉長時間來看,業績最好的招商核心競爭力A/C自2022年11月1日以來的累計表現則為39.97%、39.76%。

    “在有足夠的預期收益的情況下,產品規模的約束可能會受到市場時機、所投資資產的特征和本身流動性,以及獲取阿爾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影響?!痹谏鲜鋈耸靠磥?,基金進行申贖限制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他進一步表示,無論是基金放松申購限制、還是下調產品的費率,都是為了刺激基金銷量,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積極補充“彈藥”。而將大額資金“拒之門外”,則是出于主動控制規模的考量,如果短期內申購的資金太多的話,基金規模增加過快,有可能會影響產品的管理質量。

    責任編輯: 李志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