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快訊
要聞
股市
新股
信披+
公司
數據
基金
金融
視聽
評論
專題
產經
創投
科創板
新三板
投教
ESG
滾動
公眾號
電子報
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證券時報
>
專欄
>
余勝良
余勝良
證券時報記者
202
發表文章
2.6
W
被關注數
53.3
W
閱讀
推薦
關注
余勝良
證券時報記者
李宇嘉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熊錦秋
資本市場資深研究人士
張銳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蔣光祥
基金從業者、財經學人
韓和元
廣州經濟學者
資本增殖需要技術和見識增長
如果沒有新技術帶來的新機會,資金只能是閑錢,不能產生增殖效應。
2023-03-24 04:00
世代沿襲的利益共享習俗
利益分享的想法隱藏在我們行為和思維的深處,會影響我們的處事方式。
2023-03-21 04:00
尊重創造財富的能力
賺取財富的過程和消費財富的過程,都可以促進經濟繁榮。
2023-03-16 04:00
不靠運氣的巴菲特
巴菲特不靠運氣,不靠僥幸,他講究必然性,所以他設置了很多指標,講究護城河。
2023-02-28 04:00
挖掘人性的生意
依靠挖掘本能需求的優勢,未來我們將會提供更多服務類商品給全世界消費者。
2023-02-24 04:00
即時滿足效應讓電商和物流業“卷”起來
為了賺錢,為了在競爭中取勝,服務企業在滿足人類即時消費愿望上的努力是沒有止境的。
2023-02-23 05:00
互聯網巨頭互拆圍墻
對手隨時會攻過來,要做好防御的打算。有些公司把進攻當做防守,這也促使互聯網公司始終有進取心。
2023-02-21 04:00
即時滿足帶來的新生意
即時滿足是一種本能,延遲滿足需要克服本能。滿足本能特征的產品,在市場上會更受追捧。
2023-02-17 04:00
潮汕民俗的剛猛一面
想出人頭地的愿望引領潮汕人,敢打敢拼的性格也幫了他們一把。
2023-02-14 04:00
【e公司觀察】ChatGPT是一次信息投喂
ChatGPT是又一次信息搜集整理革命,將用戶需要的信息一次性呈列出來,用戶不用費力思考。
2023-02-09 21:14
新概念雖好 可不要瞎炒
涉新概念的個股好像有神力,不停往上漲。市場就是這么樂觀,愿意用資金來投票,即使概念落空也矢志不渝。
2023-02-09 04:00
鄉村家庭資源由長到幼單向流動
資源單向從長輩往幼輩流動,等到了養老年齡,老人們要求也極低,幾乎不奢求什么照顧,只求無病無災離去。
2023-02-09 04:00
親情靠得住
家族企業,安排親屬的現象如此之多,說明這種合作深得人心,人們用實際行動做了選擇,他們相信血緣捆綁起來的關系。
2023-01-21 19:37
民企善繁衍帶來財富效應
民企就像竹子一樣,只要有一棵竹子,就會發展出一片竹林。
2023-01-17 04:00
形形色色的生意模式
需要墊資的都不是好行業,比如建筑施工行業,看起來營業額很大,但是利潤率非常低,而且很容易遇到風險,賺錢少而風險大。
2023-01-06 04:00
市場調節失靈處 政府就該出手
需要政府伸手調控的情形往往有這個特點:在一個時間段漲價并不能解決供給問題,而只是讓更有資源的一方擠占弱勢群體的生存空間。
2022-12-20 04:00
謹防人為制造抗疫物資緊缺
近期各地政府都在嚴查藥店漲價行為,政府還應該嚴查有沒有囤積不售的情況,防止有人從中作梗。
2022-12-16 04:00
非法電子煙泛濫 整肅市場勢在必行
國標電子煙已實施兩個月,合法電子煙銷售慘淡,背后一大原因是大量非法電子煙泛濫。
2022-12-07 05:50
基因傳承式的成功觀在淡化
這也是一個斷裂的、嬗變的時代。老一輩還活在過去,希望傳承更多基因;小一輩卻有了新想法,沒了那種原始動力。
2022-12-02 04:50
馬斯克,多生孩子的異類
照顧子女變成一件高標準嚴要求的事項,這是很多富豪也不愿意多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2022-11-29 04:00
- 暫無數據 -
沒有更多了...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